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周寿江 通讯员龚红焰 尹晶
不仅降低生产成本,还提高了生态效益!初冬时节,在大悟县东新乡彭河村茶树菇项目基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地丰富的花生壳、茶籽壳、板栗壳如今派上大用场,成为茶树菇制菌筒所需的优质材料,实现“变废为宝”。
彭河村位于东新乡东部,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该村是深度贫困村,山场资源丰富。今年6月,大悟县农业局和驻村工作队牵线搭桥,当地引进茶树菇种植技术,开发茶树菇种植基地。目前,彭河村投资30多万元建成3个茶树菇大棚,一间烘干房,先期投入10万菌棒。
记者看到,大棚内菌棒新出的茶树菇,鲜嫩诱人;采摘的茶树菇,送到烘干房制作成了干品。
孝感市政协驻村工作队队员冯艳说,茶树菇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也是助力脱贫攻坚的好产业,投资较少,周期较短,见效较快,收益较稳。她介绍,茶树菇干品产地收购价30元至40元一斤,且行情比较稳定,在武汉等大超市,零售价则更高。
大悟县农业局干部邓新朝表示,现有的几个大棚属于村集体,主要是示范种植,教大家种植技术,以期引导更多的农户,一起种植茶树菇,共同致富。他说,农户有闲置房,有通风设备和自来水,就可以发展茶树菇,而当地丰富的花生壳、茶子壳和板栗壳,正是制菌筒的上好原料,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村干部吴大国受访时说,种茶树菇,要像照顾孩子一样细心才行,从原料准备、培植菌种,到大棚温度和湿度控制,以及采摘、烘烤,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大意。比如,温度太高,大棚透风没做好,菇就容易烂;菇长得快,采小了不划算,采大了口味变差,因此,根据长势,有时还得凌晨起来采菇。
种植基地优先安排附近10多名贫困群众打工,每天定时采鲜菇,制作干菇,为大家提供就近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茶树菇是一种食药用菌,菌盖细嫩、柄脆,鲜美可口,因野生于油茶树的枯干上得名,目前,省内很多地方都有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