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十大谣言:"失联儿童守护点"、"雾霾中有耐药菌"上榜

01-14 12:11   人民网  

全国银行成失联儿童安全守护点?雾霾中含有耐药菌导致人体抗药?杨雷雷的准考证丢了?刚刚过去一年里,您是否也轻信过这些谣言,也在朋友圈随手转发给了自己的家人朋友?“求真”栏目联合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对2016年的谣言进行梳理,推出“盘点2016十大谣言榜单”,让我们一起拨开迷雾、辨清真相。

1、全国银行成失联儿童安全守护点

【传闻】“请告诉您的孩子:在外面,找不到爸爸妈妈的时候,不要慌乱,去任意一家银行坐下,告诉工作人员你找不到家人了,工作人员会联系你的家人的。10月1日起,全国银行正式成为中国失联儿童安全守护点!银行就是失散儿童守护人!只要孩子进了银行,即便暂时与家长失联,孩子也不会被拐卖或出现意外!”9月23日,一则“失联儿童救助提示”在朋友圈被大量转发。

【真相】媒体记者采访了重庆市银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他表示已通过电话询问过中国银行业协会,暂时没有收到相关通知,也不了解相关情况。工行、交行等几家银行的服务热线,也表示没有查询到相关政策。 除了银行,快递、中介、书店等也都“躺枪”过。警方表示,孩子走失后,最好的选择是站在原地不要跟任何人走,等待父母的寻找或者借手机拨打110向警方求助。

2、吃柿子喝酸奶会中毒致死

【传闻】朋友圈最近流传这样一则消息,“一个小女孩吃完柿子喝酸奶,不到半小时就中毒死了。如果家长有一点常识,小女孩的生命也不会结束……”柿子当季,这引起了许多人的担忧。

【真相】这是个老谣言,早在2015年就被辟谣过。专家表示,柿子和酸奶一起吃不会形成毒素,也不存在致死的可能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柿子含有较多的鞣酸和果胶,如果一次吃太多,在胃酸的环境下,鞣酸会和酸奶中的蛋白质形成不可溶的沉淀,容易导致消化不良,甚至造成“胃柿石症”。 

3、雾霾中存在耐药性基因会导致人体抗药

【传闻】瑞典哥德堡大学学者乔奇姆·拉尔森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的一篇论文,被国内一些媒体误读误解,引发人们关注。研究中提到,从北京一次雾霾天的14份空气样本中检测出抗生素耐药性基因。部分媒体以此为题,《呼吸的痛!北京等地雾霾中发现耐药菌》《北京雾霾中发现有耐药菌,“人类最后的抗生素”对它束手无策》《北京雾霾中含有耐药菌60余种 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很多读者一看就蒙了:“还敢呼吸吗?空气都变异了?”“这是说生了病就无药可治了吗”……

【真相】该论文的通讯作者、瑞典学者拉尔森和国内耐药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耐药性基因,耐药性细菌,细菌的耐药性和致病性等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能否影响人体,要看很多条件。在报道这项研究时,一些媒体把耐药性基因等同于耐药菌,从而推论出“呼吸了这样的空气,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 

4、喝自来水会致癌

【传闻】一则“自来水中检测出疑似‘致癌物’亚硝胺,像极了当年空气污染中被忽视的PM2.5”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消息中所引用的调研数据来源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持的一项全国调研报告。一时间“水中PM2.5”成了人们热议的词汇,“致癌”的字眼亦引发了人们的担忧。

【真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研究员张岚告诉媒体记者,亚硝基二甲胺(NDMA)是目前已知的9种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之一,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认定为2A类致癌物质,即在动物实验中已有充分论据,但对人体作用尚不明确。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饮用水中NDMA的准则值为100ng/L,在该浓度下饮用不会对健康构成影响。张岚指出,实际上,亚硝胺的来源途径多样,在食物、化妆品、香烟中均可检出,特别是腊肉、火腿、酸菜等熏制和腌制食品以及香烟中,亚硝胺的含量较高。从我国国情来看,亚硝胺通过饮用水进入人体的摄入量远低于其他途径,且总体上看自来水检出的亚硝胺浓度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因此,目前在我国,自来水不是亚硝胺类物质的主要健康风险来源,不必恐慌。 

5、交5万社保无限期领养老金

【传闻】网上流传的一则社保政策称,“现在每人交5万元,此后每个月可以领取1200元养老金,而且是无限期领取这笔钱,这个社保业务是联网的,全国都可以查得到缴存社保的记录”。

【真相】对于传言“交5万社保就能领取养老金”,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给予否认。该局咨询热线12333答复记者称,没有工作的北京城市市民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补交社保,社保累计达到一定的年限后,即可按照相关规定领取养老金。 

6、6月30日后不能再办理独生子女证

【传闻】“重要通知,都回家看一看有没有独生子女证,没有的赶紧补办,到6月30日永远不办了,这个文件是全国的,看到请在朋友圈转发!”这则流传于微信朋友中的的消息被多地网民转发。

【真相】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卫计委有关负责人均表示,该内容为假消息,“由于从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因此,就以2016年1月1日为分界线,2016年1月1日起,自愿只生一个子女的家庭,不再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也不能享受相关的奖励政策。但是,2016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独生子女,依旧可以办理或者补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依旧享受以往独生子女优惠政策。”  

7、杨雷雷的准考证丢了

【传闻】高考期间,一条“捡到杨雷雷的高考准考证”的消息在微博、微信上不断被转发。全文为:“捡到一张高考准考证,杨雷雷,考点在五中,请朋友们转发,让杨雷雷联系这个号码15378826909。一定帮他群发一下,这孩子一家肯定急死了。扩散,扩散,别耽误孩子高考。”

【真相】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甘肃、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均出现过多个版本的“杨雷雷”消息,考点都是五中。多地警方也通过官方微博进行了辟谣,提醒网友们此消息为虚假信息。高考期间,谣言还“进化”出了新版本,丢准考证的从去年的“白娅倩”变成了“杨雷雷”以及“孙超”、“党喜龙”等。  

8、无籽葡萄用避孕药培育

【传闻】网上流传一段“无籽葡萄是用避孕药培育出来”的视频,视频中一水果商贩称,无籽葡萄都“沾了避孕药”不能给孩子吃。视频经过转发后,引起了许多网民热议。商贩说的到底是真是假?

【真相】扬州大学园艺与植保学院果树栽培专家凌裕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无籽葡萄跟避孕药没有“半点关系”。现在市场上的无籽葡萄,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应用遗传育种技术,让葡萄种子停止发育;一类是人为为果实提供植物激素,这类激素既可抑制种子发育,又促进果实生长发育。植物激素并对人体不会产生激素效应。 

9、暴雨后自来水会浊两三天

【传闻】2016年夏天,南方多个省市普降暴雨,多地汛情严峻。伴随着暴雨预警信号频频升级,个别网民故意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有武汉的朋友表示,微信朋友圈里热传一份“紧急通知”,称“大暴雨后自来水可能会浊两三天,大家储备好用水”。

【真相】7月5日,武汉市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指出,此信息纯属谣言,暴雨不会影响自来水水质。据介绍,武汉市大暴雨对长江、汉江原水的水质影响不大,更不会影响到在供水管道中封闭运行的自来水。经相关部门的水质监测,截至目前,长江、汉江干流水体水质总体良好,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体的要求。 

10、多人感染SK5病毒死亡

【传闻】2016年8月,有网民表示最近被这条消息刷了屏:“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昨天凌晨二点二十三分,三名男女生感染SK5病毒死亡,最大的32岁,最小的5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已被隔离,中央1台电视新闻己播岀,暂时别吃魚类,酸菜,特别是草魚,酸菜魚,水煮魚,目前河北省有3167个魚塘已感染。收到马上发给你关心的人,最好是群友。为了您的健康,请转发。暴雨水污染严重,少买鱼吃!”

【真相】8月8日,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作出回应,称“经卫计委核实,网络上所传感染SK5病毒死亡一事,经市疾控中心专家和市第一医院专家证实,从专业角度,不存在SK5病毒名称;市第一医院也没有发生传染病死亡病例,此网传文章纯系谣言。”此外,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地不幸“躺枪”,SK5病毒谣言不断更新“版本”在网络上流传,各地网警纷纷出来辟谣。 

专家点评

2016年的谣言呈现哪些特征?

“求真”栏目记者采访了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人民网新媒体智库高级研究员刘鹏飞,他指出,“谣言滋生频率=事件重要性*信息供给的模糊性”,因此,每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谣言很快滋生。2016年的网络谣言,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随着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中等收入阶层人群不断扩大,开始更为关注安全与生活品质,常见的谣言主要分布在人身健康与财产安全、信息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卫生疫情、生态环保等涉及公众切身安全的最热话题。

其二,2016年,政策误读类谣言也甚嚣尘上。中办、国办多次发布有关政务公开和政务舆情回应的政策文件,成为信息公开透明的重要推动。在这个政策背景下,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纷纷建立健全发言人制度,在做好日常信息公开的同事,也能够在突发状态下,通过官方网站、政务新媒体、新闻发布会等及时发布权威真实信息,压缩了各类谣言滋生的空间。

第三,2016年,以上海女逃离江西年夜饭、出现不少网民因表现欲、甚至利益导向的谣言编造与传播现象,甚至个别媒体为赚眼球也造成大量“新闻反转”现象,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引人反思。社会舆论反思“新闻反转”背后的新媒体把关缺失和媒体责任,更强调平台责任和职业道德,依法治网步入快车道。

第四,公益慈善类谣言不可小视,辟谣不善将极大地透支社会爱心,甚至对社会信任度造成极大伤害。如“杨雷雷的准考证丢了”,“罗一笑”事件等,无论是各类爱心随手转发,还是信息不对等的捐款门,都具有欺骗性,对公众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行为的信心造成了不良影响。早年“老人跌倒敢不敢扶”就是深刻教训。对此,通过规范网络慈善法律政策,完善公益机制,对预防慈善陷阱将有巨大帮助,各类互联网平台也应提升责任意识。

第五,第一时间发布权威真实信息,搭建辟谣平台、实施专业科普活动与及时辟谣,成为应对谣言最常用的方式方法。如南京打造政务新媒体,打造遏制谣言传播矩阵,辟谣时效控制在4小时之内。北京7.22暴雨期间,辟谣已经成为政府、企业、组织和市民个人在内的社会广泛参与的协同行为。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公开透明与多方求证。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灿发接受“求真”栏目记者采访时,对如何有效地反击谣言给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提高大众媒体报道专业性:准确再准确

大众媒体直接面向广大民众,传播快,可信度高。一般民众把大众媒体的报道视为可靠消息。这就要求大众媒体的报道更专业、更准确。基本事实必须准确无误;专业词汇概念要解释清楚,不能模糊不清;报道要做到细节真实与整体真实,不能断章取义;引用数据要有来源、适用范围要交待清楚。大众媒体严格管好自己不造谣、不传谣,还要主动参与辟谣。

(二)科普当跟上:不留科普真空

谣言止于智者,智者有赖于饮食、健康、医疗等各专业知识的普及。每年都有因科学知识的普及不到位引发的谣言。如今年9月份出现的“无籽葡萄用避孕药培育可至人不育”、“吃蟹黄会至癌”、10月份冒出的“喝自来水至癌”等谣言,导致不明真相的民众相信并参与传播。正是正确信息的缺位给虚假信息以可乘之机。加强与民众生活相关的科学知识的普及龙其必要,因这是这是民众最关心的,也是最缺少的。

(三)谣言治理需用好法律

谣言出现后,权威媒体和政府部门会站出来进行辟谣,并给予删贴、封号等处理,同时还根据谣言的危害程度和触犯法律情节的范围,执法机关特别是公安部门给予相应的惩罚,如罚款、拘留等。如发布“菏泽巨野龙固罗庄双月湖充气床爆炸”、“吃樱桃染H7N9死亡” 、“湖北蕲春将发生大地震”等谣言的网民均受到公安局拘留。加强与民众生活相关的科学知识的普及龙其必要,

(四)辟谣巧借力:设置信息快速传播的熔断机制

面对微信、微博等自媒体领域谣言的易发、高发、快发现象,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美国证券市场的熔断机制,以抑制谣言的传播的。熔断机制指为避免证券的短期剧烈波动,设置一个波动范围,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即自动熔断停止交易一段时间,之后再恢复交易。在微信、微博的实时监测中,一旦发现某一新信息在短时间迅速传播达到一个值时,如10000条,即可采取熔断措施,不准继续转发或阅读,并提示“该信息尚待证实。”随后启动求证程序,如证明“真实”,可解除熔断;如证明为谣言可予以强制删除。

(五)建立谣言关键特征数据库

在谣言传播中,有些谣言可能以不同形式反复出现。11月份“大学发布“双十一”表白要求及处分规定”这个谣言去年就已出现,并滋生了多个大学版本。针对这类谣言笔者认为可以采取杀毒程序的某些原理,建立谣言关键特征数据库,像查杀网络病毒一样予以消灭。电脑的杀毒程序一般在一个新病毒出现后,提取该病毒的特征关键代码,置入病毒数据库,即可主动查杀该类病毒。反复出现或变种的谣言也有类似特征,我们也可以建立谣言关键特征数据库,主动出击,主动查杀,减少谣言的传播和危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