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珠海口岸进境旅检大厅,可见多条自助查验通道
桥通港珠澳,天堑变通途。筹备6年建设9年,集桥、岛、隧为一体的港珠澳大桥昨日上午正式通车。车辆和人员如何完成通关查验?旅客如何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往来粤港澳三地?大桥上运营的穿梭巴士有何亮点?楚天都市报记者昨连线了乘坐首班穿梭巴士过桥的湖北老乡朱鹏景。他说,坐巴士穿越港珠澳大桥,就像在“海上巨龙”中自在兜风,便宜舒适省时,十分惬意。
自助查验7秒完成
自动检测10秒顺利通关
29岁的朱鹏景是湖北大冶人。昨日上午,作为南方都市报珠海新闻部记者,他在珠海乘第一班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前往香港,首发体验港珠澳大桥之旅。朱鹏景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昨日上午8时许,他乘车抵达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因为是大桥开通首日,现场进行了交通管制,内地普通号牌私家车以及出租车均被禁行。
进入口岸进境旅检大厅后,他看到边检设有多条自助查验通道,以及人工查验通道。若选择自助查验,第一步,旅客要把港澳通行证放置在相应位置扫描;第二步是对旅客指纹进行检测,若两项检测均通过,即可顺利过关。朱鹏景拿着港澳通行证,来到一条自助查验通道,当时并无人排队,他仅用时7秒,便完成了查验。
随后,他进入海关通道,迎面而来的是一条智能传送带,他将行李放上传送带,仪器便开始自动检测其身上以及行李内有无藏匿违禁品,从完成安检到取走行李,用时十余秒钟,无需开箱检查。
图为直通香港口岸的双层穿梭
穿梭巴士舒适智能
伶仃洋美景尽收眼底
完成查验并通关后,朱鹏景在现场售票机上,提取了事先在网上购买的58元一张的白天成人票。随后,他持票登上了一辆双层穿梭巴士,这也是第一辆驶上港珠澳大桥的机动车。当巴士经收费站驶上港珠澳大桥,从车辆识别到收费再到过闸,全程仅用时几秒,他并未感觉到停顿。
朱鹏景说,比起普通的公交车,穿梭巴士内部空间更大,座位也更加宽敞,当他坐在巴士二层,遥望窗外烟波浩渺的伶仃洋时,收入眼底的尽是如画风景。
除了舒适感,巴士内部每排座位两侧,都分别设置有两个USB充电接口,分别支持“5V1A”慢充和“5V2.1A”快充。车内的摄像头以及液晶显示屏,实时监控着车速以及车内画面,车上还集成了人脸识别、车距提示、智能车载系统,可实时监控车辆运营情况并进行大数据管理。
图为巴士抵达香港受访者供图
时速70公里行车平稳
珠海到香港仅需40分钟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有工作人员介绍,港珠澳大桥上全程禁止调头,但大桥上还是设有4处紧急调头点,紧急情况下可由工作人员打开。此外,大桥上也全程禁止司乘人员停车拍照或逗留。
工作人员还介绍,港珠澳大桥可抵抗8级地震、16级台风,抗风能力为风速不低于每秒100米,而近年来影响较大的台风天鸽、山竹等,风速约每秒50米、56米。当风速超过每秒23米,风力约9级时,车辆在桥面行驶有一定风险,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将与三地相关部门协商后,根据应急预案适时禁行。
朱鹏景说,穿梭巴士以每小时约70公里的速度行驶,经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人工岛,最后抵达香港一侧,全程约40分钟。整个行驶过程平稳舒适,并未感到明显颠簸,且一路上通信信号都保持良好,几乎全程满格。以往他都是通过坐船的方式前往香港,船票价格超过100元,通行时间也需要1个多小时。如今乘穿梭巴士走港珠澳大桥,不仅票价更低,仅需58元,通行时间也只要40分钟,时间和经济成本都大大降低了。
需要注意的是,港珠澳大桥上还没有对公众开放的公共厕所,也不能随意停车,上桥前最好“方便一下”。此外,大桥全线也没有对公众提供加油服务的加油站。
图为港珠澳大桥收费广场新华社发
背后的故事
大桥为何没按直线建造
大桥独特的桥、岛、隧一体设计,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但一条大桥直通过去不是更省事?近日,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透露,早在2005年,他带领团队就完成了大桥三种总体设计方案:全桥、全隧和桥岛隧组合方案。最后综合多方面因素发现,最可行的还是桥、岛、隧方案。
因为在珠江口上有一条国家级、世界级的航道,每天最繁忙的时候这里有4000至5000艘轮船在海面上通过,必须保障绝对畅通。港珠澳大桥所在海域又靠近香港机场,每天1800多架航班要从这里起降,所以桥又不能修得太高。而且珠江口有30多公里宽,每一段的水流方向都不一样。从工程的角度来讲,不按直线修建,是希望把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流向方向大致取平,尽量减少阻水率。几十公里的大桥修成一条直线,司机也很容易疲劳犯困,出交通事故。
中华白海豚倒逼方案优化
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还透露,港珠澳大桥跨越的伶仃洋海域,正好经过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不少专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报告,建议大桥绕行。
为此,孟凡超带领团队仔细研究中华白海豚的生活习性,提出了“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四化”
建设理念:所有大型构件,全部在工厂完成,再运抵海上安装,最大限度减少海上作业的人员、时间和装备数量,把对白海豚的干扰降到最低。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说,数据显示大桥施工之初,白海豚仅有1400头;主体工程完工后,白海豚数量增加了。据不完全统计,自大桥主体工程建设以来,直接投入白海豚生态补偿费用8000万元,再加上监测、环保顾问、渔业损失补偿等费用,共计投入约3.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