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感天动地而得名。作为武汉都市圈重要的成员城市,地处长江以北、大别山以南的孝感,不仅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城市,更是一座资源优势显著、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绿色城市”。近年来,孝感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而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另一面,是孝感集老区、山区、库区、湖区于一体的“形态”:孝感是传统的农业大市。
“孝感农业经济占比大,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7%;孝感农村人口占比大,以乡村为居住地的农业居民占总人口的70%以上。孝感是农业大市,还不是农业强市。‘三农’仍然存在短板,这是问题也是潜力。”市委书记潘启胜一针见血地判断,道出了对孝感发展方位的清晰认知。
那么,孝感农业如何做强?如何实现产业兴旺,实现高质量发展?黄梅时节,记者驱车一路向北,走访孝南、孝昌、大悟等多个区县,上茶山、下稻田、进桃园,实地“扫描”孝感农业产业振兴的沙盘版图。
“龙头”舞动产业链——
整合资源、盘活资源,基础优势发挥最大效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开启了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无疑像出征进发的号角,为乡村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也提出了时代考题。
作为农业大市,孝感怎样破题?如何开局?
潘启胜并不盲目“下笔”,而是盘算起了孝感的“家底”。他说:“农业是孝感重要的基础资源,300多万农民兄弟是孝感重要的人力资源,乡情、乡音、乡土文化是孝感重要的旅游资源,从农村走出的百万务工经商者是孝感重要的招商资源。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盘活资源,整合资源,利用资源,补短板、强功能,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潘启胜的一席话,让记者见识了孝感人精明、务实的性格,看来这些资源都将在乡村振兴这台“大戏”中亮相担纲。地力、人力、财力、物力……靠什么把这些力量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
龙头企业的就位,让孝感农业这盘大棋“一子落,满盘活”。
“要想拓展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就首先要处理好资源、要素的配置关系。适度规模经营是产业融合的基础,龙头企业拥有一定的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抗风险能力较强,所以有责任带动产业‘接二连三’。”湖北春晖集团董事长谭伦蔚说。
近年来,孝感市伟业春晖米业有限公司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打造粮食种子研发-种植-收购-储备-加工-贸易-物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为实现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公司先后建成了湖北龙岗土地股份合作社、春晖农机专业合作社、春晖优质稻加工产业园、春晖农产品连锁超市等15家子公司。特别是创新建立的土地流转“春晖模式”,让不少土地闲置、产业滞后的村子尝到了规模化发展的甜头。
在位于孝南区三汊镇春晖农科院的湖北众创生态养殖基地,一间大棚里摆放着的十几组“柜子”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走近了才发现,每组“柜子”上都有近百个“抽屉”,打开看里面竟然有十几只挥舞双钳的小龙虾。
基地负责人彭新涛说,“这是箱式立体养虾,成本低收益高,并且养殖风险可控,最突出的是省人省地。这个棚只有200平方米,投放的15组箱体的养殖规模相当于60亩的产量。每组可以出虾300斤,市场价超过6000元,而成本只有1500元。”据介绍,该基地还专门从事黑斑蛙和台湾泥鳅生态养殖,开发了集商品蛙、冷鲜蛙肉、蛙油、种蛙、蝌蚪、幼苗及台湾泥鳅幼苗、成品泥鳅等在内的一系列产品。
新产品、新功能、新业态的接连落地,让原本只靠种粮的三汊镇重新热闹起来,农民的收益再也不是每亩四、五百元。坐落于万亩优质香稻示范基地的龙岗村,如今已经成为了集生态养殖、花卉种植、休闲采摘、观光垂钓于一体的产业高地。
“龙头企业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经过平整、改造再以土地和我们合作,我们拿项目,他们拿土地。既帮我们省去了流转土地过程中的麻烦,也把规模化生产的要素高效率地配置起来,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这种村企共赢的做法很受欢迎。”龙聚康花卉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康理荣说,现在合作社共吸纳劳动力36名,每人每月做工收入超过2000元。流转土地也有固定收入,春晖集团年底还会给农民分红,所辖家庭农场的农户年均总收入超过5万元。
“如果说流转土地是手段,那么让农户共享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成果才是目的。“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的收入模式,不仅让农民尝到了甜头,也让怀揣项目和技术的企业有了落地实施的信心。龙头企业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激活了人、地、钱、粮等要素。”孝感市副市长张志敏这样评价。
现在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加入春晖的行列,并不断探索村企共赢、规模化发展的新路子,农户、村子、企业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也越来越完善。茶企龙头福良山公司每年从200亩油茶基地收益中拿出约40万元,无偿分配给102户贫困户,户均可得分红3800元;公司的“龙剑茶”也获得了有机认证,“孝感红”更是远销俄罗斯等国家。
而在孝昌,当地依托林业资源优势强力推进苗木花卉特色产业。2017年,益华农(湖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起成立孝昌梦里花园花木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凭借联合社的平台优势,推动苗木花卉田园综合体试验区建设,向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迈进。目前,联合社市场主体理事单位达67家,涉及全县10个乡镇,其中联合社周巷镇54家市场主体种植总面积超过3万亩,年产值达7500万元。
“联合社为7家理事单位提供财务代账管理服务,为1家初创企业提供创业指导及运营服务;为50家小微企业及个人提供融资需求对接服务,并融资了323万元;为两家企业提供景观设计、项目对接等服务。”该联合社创始人沈腾说,联合社在2017年11月申报了孝感市第一家农村创新创业产业示范园——十里苗木长廊产业园,规划设计全长50公里,贯穿全镇34个村,将成为绿色产业扶贫、乡村旅游、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的孝感,不仅形成了万亩集中连片香稻种植区、糯稻种植区,水蜜桃、绿茶、苗木花卉、水产品等多个优势品种都得到了大面积推广,曾经的基数大、基础差,摇身成为产业发挥最大效能的根本优势。
“农旅养”撑起增长极——
住民宿、搞文创、玩拓展,乡村转型高质量发展
有了清晰明确的定位,还要找准实施振兴的路径。
在潘启胜看来,孝感农业基础扎实,旅游资源丰富,组合优势明显。应该把“农旅养融合发展”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2018年初,孝感市委科学谋划、高位推动,出台了一号文件24条措施,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全市“三乡”工程暨农旅养融合现场会、提出了“十抓十促”和“三大融合”的发展路径和举措。特别是“农旅养融合发展”思路的提出,为孝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颜回书院、汉绣工坊、刘醒龙工作室、茶轩、书吧……光听名字就够文艺了。不过,这里可不是什么创意基地,更不是文化一条街,而是在大悟县新城镇的金岭村。蜿蜒的步道两侧,一边是果林、荷塘、菜园,另一边是古朴典雅的鄂北民居,这样诗意栖居的田园美景让人禁不住赞叹。然而曾经的金岭,却是另一番面貌。
“贫、穷、空、破”是昔日金岭的真实写照。全村545户192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95户591人。2015年以前的金岭村,道路不通、电压不稳、房屋破败,集体经济为零。省委组织部派出驻村工作队后,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绿色、古色”资源,协调推进金岭群众文化广场(游客集散中心)、小张湾文化体验区、黄金沟特色手工业集聚区、观星谷运动休闲康养区等“一心三区”建设,发展旅游促进农旅融合。
同时,金岭开始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挖掘传统工艺发展手工作坊、修复废弃民居打造特色民宿、发展观赏农业服务休闲旅游……一系列举措落地不仅强化了产业基础,也让金岭的旅游资源“活”了起来。村“两委”还成立了人民公司,建起“人民公司+股份合作+自主经营”的运行机制。由村集体资产入股带领村民以土地入股,分别组建种植养殖合作社、林果合作社,实行公司模式运作;旅游合作社则参照有限责任公司架构成立金岭旅游公司,成立协会服务手工作坊、农家乐、旅馆;鼓励村民开展自主经营。
如今的金岭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7年度金岭村实现经营收入2010万元,村集体增收41万元,直接带动本村群众增收175万元。“金岭村的客房已经预定到了9月份,游客来了经常无房入住,但我们并不打算扩大规模。发展农旅养融合,要充分考虑乡村的承载能力,既要让游客来了喜欢上这里,又要为当地的村民保留平静和谐的田园生活。”大悟县委书记余德芳说。
除了体验特色民宿、走进农耕文化,孝感还紧盯节点,满足游客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期待。初步形成“一廊三轴一核三片区”空间布局(一廊三轴即:汉江水乡旅游黄金走廊,孝汉豫生态文化产业联动发展轴、孝感文化旅游产业联动发展轴、孝汉宜休闲度假产业联动发展轴。一核三片区即:以孝感主城区、孝南、孝昌、双峰山、临空区为主,打造“幻彩花国农业创意核”,以大悟红绿旅游资源为基础,打造“红山绿谷乡村休闲片区”,以安陆、云梦为李白文化和荆楚文化为内涵,为“古意山水文化体验片区”,以应城、汉川为重点,打造“水乡田园生态养生片区”)。
在孝南区,每年春季举办的“杨店桃花节”吸引数十万游客前来观光,万亩桃花农事景观还曾上榜“2014年中国美丽田园”。依托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总投资50亿元的“卓尔小镇—桃花驿”项目在杨店落地。该项目意在打造集农业、教育、旅游、展贸、银色文化、居住生活配套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项目还在建设,成效就已经凸显。在“十里桃林”,记者看到了拾本书屋、桃源工坊、简忆西餐厅、大地厨房、桃宝创意农场等一处处极富现代艺术气息、又有乡村淳朴人文风情的景观,无不让人驻足神往。孝南区委书记袁华江说,虽然还没有完全落成,但景区建成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40万人次。
如今,孝感全域推进“农旅养融合发展”,打造了历史文化之旅、生态观光之旅、健康养生之旅、美丽乡村之旅四大主题精品线路。孝南区杨店桃花节、金卉庄园,应城市楚珍园、陶家湖田园综合体,大悟县新城镇金岭村、大别山(大悟)红叶文化旅游节,安陆蓝莓节,孝昌乡村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景区已经成为武汉城市圈宜居、宜游、宜业的旅游目的地。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130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90亿元。
“未来,孝感将成为花海、果香、林密、山幽、水秀的武汉城市圈共享大花园、“农旅养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建成华中地区生态康养型旅游目的地和中华孝文化旅游名城。”孝感市委副书记周先来说。
“后备箱”里的孝感味儿——
链接文化、打造爆款,好故事让品牌增值、效益翻番
“把游客们请进来,这只是第一步;而把农产品带出去,才是关键。要让游客在回家时喜欢上孝感的品牌,农产品多带走一份,孝感的人气就更多一分。”孝感市副市长张志敏说,要突出品牌打造,大力开发旅游农产品,实施乡村旅游的“后备箱工程”。
在位于孝南区陡岗镇的湖北香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公司董事长吴斌,他还有另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吴稻长”。被称为“稻长”的吴斌,究竟有何高人之处?他向我们讲起了“黄毛粘”的故事。
“黄毛粘,两头尖,一人吃饭两人添。”这句民谚,是孝感及江汉平原老一辈人的记忆。说的是在孝感有一种叫“黄毛粘”的稻米,香甜可口、有嚼劲。1960年以前曾是湖北农村当家的晚稻品种。然而,由于它的亩产量只有三四百斤,并且植株秆高不抗倒伏,容易受灾绝收。在粮食不够吃的年代,“黄毛粘”很快被其他高产品种替代。
2013年底,在北京闯荡数年事业有成的“律政先锋”吴斌,决心回乡发展农业。他在孝南区陡岗镇袁湖村、朝阳村以每亩每年800元承租了上千亩连片土地,开始了创业之旅。幸运的是,孝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汤俭民成为了公司的科技特派员,他为吴斌带来了“黄毛粘”和200多粒种子,致力于高品质香稻产业化发展的两人一拍即合。
为了“抢救”这记忆中的味道,吴斌从2014年开始试种、扩繁黄毛粘稻米。汤俭民带领团队对黄毛粘品种进行改良优化、提纯复壮、植株矮化。经过几年努力,黄毛粘的口感更加香醇,单产也提高到亩均900斤左右。吴斌则经常带着电饭锅和黄毛粘,到全国各大农产品交易会上“路演”,让更多人亲口品尝黄毛粘。他还专门从北京邀请文创团队,给黄毛粘设计商标、包装,营造品牌,竭力传播黄毛粘的故事。
“一个团队里要有各种人。有人做研发,有人做市场,还要有人讲故事。我们要让更多老百姓吃到可口的黄毛粘稻米,就先要让大家认识它。”吴斌介绍说,如今的黄毛粘成为了“吴稻长”系列品牌和香润公司的拳头产品,公司核心示范基地达到2000亩,黄毛粘在网上的零售价最高达到49元/斤,销量模式已经开始向着订单农业发展。
记者发现,从“吴稻长”到“黄毛粘”,再从“孝香润”到“大董孝感香米”,吴斌手中的这些“牌”都融入了年轻、时尚的元素,每一款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品牌附加值让他的每个产品都可能成为现象级“爆款”。而当谈到自己,吴斌说:今后的“吴稻长”将不仅是一个品牌,而是致力于成为优质稻的挖掘者、守护者和推广者,让人们都爱上“吃湖北粮,品荆楚味”的文化质感。
孝感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邱显春告诉记者,如今围绕孝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越来越多的“孝感牌”打出了名气。
在孝南,除了“荆楚优品”黄毛粘香米,制作麻糖米酒专用原料的“朱湖珍珠糯稻”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杨店水蜜桃是全国“四大名桃”之一,顺利特种养殖的鳄鱼产业形成了养殖、精深加工、特色旅游的全产业链,爽露爽米酒五大系列布局商超、餐饮、电商,出口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孝感红”红茶远销俄罗斯……
在大悟,当地提出“红色高地,绿色崛起”。大悟绿茶、油茶、“悟道茶”、花生、板栗、中药材等一批有山区特色的优势产业逐步走出湖北,布局全国……
在孝昌,讲述七仙女和董永爱情故事的“七仙红”早蜜桃完成了有机认证、实现了质量追溯,以优质优价昂首挺进超市卖场,蟠桃更是卖到20元/斤……
在汉川,50万亩优质水稻、40万亩优质小麦、30万亩双低油菜、20万亩无公害蔬菜、10万亩专用玉米基地,规模优势凸显。蔬菜产量全省第一,“汉川莲藕”获评地理标志农产品,从赏莲花到食鲜藕,再到调味藕带、风味藕粉等,形成了莲藕全产业链条,藕粉产量更是占全国半壁江山。水产品产量全省第三,获评“中国河蟹产业先进县市”,“东西汊湖”“天歌”螃蟹连续两年荣获国家“金蟹奖”。基地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位居全省第一……
在云梦,无公害蔬菜基地示范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三块“国字号招牌”,催生出以20万亩优质稻、10万亩双低油菜保护区、15万亩蔬菜、10万亩水产等为主的优势农产品区,白合地标花椰菜、白水湖无公害藜蒿、北湖垸乌鳢、云梦鱼面……
在应城,32万亩糯稻掀起千重浪,籼糯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15%和14.75%,占全国籼糯种植面积5%,籼糯种植面积和产量成为全国县(市)籼糯生产第一市,“应城糯米”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黄酒集团、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河南三全食品集团等外地企业年年下单收购……
在安陆,一批传统特色村和特色旅游农产品,带动特色蔬菜种植近10万亩。安陆白花菜、南乡萝卜、吉阳大蒜、袁畈辣椒……
近年来,在农业品牌创建过程中,孝感加强“孝感麻糖”“孝感米酒”“孝感香米”等区域公共品牌宣传推介;支持企业参加农交会、茶博会和“双新双创”博览会;鼓励企业采用联营、联合和特许经营等形式自主发展;支持企业认证“三品一标”争创“荆楚优品”;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湖北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奖励……一项项政策的落地,让孝感的“牌子”越叫越响,让孝感的“特产”越卖越远。
“光伏+”托底贫困老区——
同一片地数倍效益,岗地上洒满“太阳光”
丘陵、平原、山地交错的孝感,几乎是一分低山、三分平原、六分丘陵。北高南低的地势由大别山脉、桐柏山脉向江汉平原过度。北部山区,海拔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带主要集中在大悟、孝昌和安陆北部的少部分乡镇;而更多的,是海拔在50-200米之间的丘陵和当地人所说的“岗地”。
所谓“岗地”,通常是指海拔在100米以下的低丘缓坡,其地形地貌介于丘陵和平原之间。由于长期受流水侵蚀和物理风化等作用的影响,在岗地上很难发展常规农业,产量低、效益差。没有适宜的产业,被迫撂荒的岗地如何成为致富的宝地?作为革命老区,大别山脚下的“红色高地”,如何实现“绿色崛起”?
孝感找到的答案是:“光伏+农业”。
在孝昌县邹岗镇新冲村,记者走进一座其貌不扬的大棚,却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棚内栽种着珍稀热带植被、各类观赏花木和时下城里人最喜爱的多肉。这样的县区,怎么会有如此精心的景观?这些植被保得住吗?
原来,这个大棚并不简单,恒温恒湿、智能通风。抬头向上看,近二十米高的棚顶上,一排排光伏板遮住了视野,正是它们在为植被和温棚提供“动能”。近年来,光伏产业落地孝昌,让当地的特色农业“如虎添翼”。2015年10月,邹岗镇从香港引来了孝昌信义光能公司,3年间该公司流转新冲、益心、宇堂等多个村的4200亩土地,总投资12.8亿元,建成了规模达150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
据了解,该项目一二期工程已经完成,实现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达到1.5亿度,产值1.5亿元。依靠光伏产业打造的“热带植物观光大棚”与周边天紫湖景区、牛迹山、绿托邦生态田园综合体相集聚,形成了一条现代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带。
“大规模的流转首先解决了农田撂荒问题,给农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土地收入;同时引导农户在光伏板下种植油牡丹、无花果、养殖水产品,农(渔)光互补,在一份土地上实现了两份收入;光伏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还直接对接贫困户,日常做工有收入,年底盈利有分红,‘阳光’给农户和村里都带来了福利。”孝昌县县委书记吴琼说。
而在大悟县芳畈镇,光伏产业成为了壮大集体经济的基石。2017年6月,第一期90兆瓦的“农光互补”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已经并网发电,今年底将完成第二期,总规模180兆瓦。该项目将加快推进总装机容量32兆瓦的100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设:确保全县7个深度贫困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10万元,8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6万元,其他非贫困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5万元,3600户深度贫困户年均获得收益3000元以上。
如今,东新乡万亩银杏基地、芳畈镇余济农业2万亩绿茶和油茶基地、三里城镇油用牡丹基地、万亩茶园等众多绿色产业的投产运营,进一步激发的北部山区和岗地村镇的经济活力。“光伏产业既符合环保生态账,又契合经济发展账。在项目区通过鼓励农户从事生态养殖、苗木花卉种植、茶园生产与观光科普等形式,有效拓宽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路径。”孝感市委副书记、孝感市市长吴海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