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城镇民间八大槌锣鼓艺术精彩开演

08-21 10:17  

8月18日上午,来自三里城镇各村30余名农民艺人在四里庙文化广场前为大家献上了精彩的锣鼓艺术表演,这也是八大槌锣鼓艺术团组建以来最大规模联合演出。县文体新局两位退休同志亲临现场指导并切磋技艺。

锣鼓艺术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它分布广泛,在河北、天津、山西、上海、河南、湖北、山西等地都有流传。虽然各地所用乐器不尽相同,但大都以锣、鼓、铙、钹等大音量打击乐器为主,节奏激越鲜明,演出场面壮观,艺术风格以气势磅礴、威武热烈见长。三里城镇地处鄂豫两省交界之地,艺人们吸收了楚剧和豫剧艺术特色,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锣鼓艺术,多用坐堂方式演奏,常见于当地节日庆典和祭天、唤雨、驱邪消灾及其他民俗活动中。在演奏时,鼓的咚咚声,锣的镗镗声,铙的锵锵声,钹的镲镲声,此起彼伏,悦耳清脆,优美动听。鼓手是团队的灵魂,往往一专多能,鼓点是肢体语言,复杂多变、节奏强烈,表演热烈、粗犷豪放,具有一种近于原始、粗放、拙朴的艺术风格。在乐器运用上,同一面锣鼓,由于敲法、轻重不同,点板着落处不同,能敲出不同的音色、音质。锣槌、鼓槌的敲头,通常用木质较重的材料,这样发出的声响短促而沉闷,符合锣鼓节奏感鲜明的特点,无论是在听觉上还是在视觉上都给人以极强烈的、震憾人心的感染力。三里八大槌就是因八名有名的鼓手而得名,他们逐步形成了自身变化多样的不同曲牌。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逐渐发生了变化,老一辈艺人日渐减少,专业人才匮乏,当地少有年轻人自觉接受和承沿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许多古谱已失传,民间锣鼓的演出空间日益萎缩,规模缩小,水平下滑,如果没有新鲜血液及时补充,这一“文化古董”必然会走向衰亡,亟待抢救保护。所幸经过县文化部门、三里城镇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振平等民间艺人的各方努力,三里民间锣鼓这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再次得到恢复并焕发了青春,还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在鄂北地区形成了一定影响。对民间锣鼓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必将对丰富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推动广大群众的集体合作意识与社会族群联谊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家现场演绎了“燕扑翅”、“桃李花”、“大盘龙”、“小盘龙”、“凤点头”等曲目,展示了三里城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间艺术魅力。当天参加演出的既有皓首老人,又有垂髫小儿,年过七旬的老人好几个,其中年龄最大的赵世杰老人已年过八十,是当地民间锣鼓文化杰出传承人,仍热情高涨,可毕竟年事已高,这种表演逐渐力不从心了。目前老人家正积极帮助收集锣鼓艺术曲谱、传授技艺培养传承人,其孙子辈已有三人加入这个团队,祖孙三代还现场作了精彩的展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