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重访贫困乡•聚焦脱贫攻坚】风领茶香漫青山 ——江大村“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故事

09-18 15:29   孝感日报  

从2004年的300亩,到现在的2500亩,十多年间大悟县吕王镇大岗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种植面积扩大8倍多。

依托合作社,江大村“早春碧绿”茶叶品牌呼之欲出,“百岁寿”商标远近闻名。村里204户茶叶种植户网络其中,带动22户精准扶贫贫困户脱贫。

今年2月,合作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企业携手,将以往人们视作“鸡肋”的老粗茶叶制成砖茶,内销港台,外供亚欧。

论其成效,村里人无不称赞村党支部和党员的牵头与引领。

“走到这一步,真的很不容易。”说话的人叫黄世武,现任江大村党支部书记,他清楚的记得,13年前合作社成立时的情形。

2004年,吕王镇前大岗村召开会议,商讨农民增收问题。当时在场党员、群众代表一致感到很无奈:大岗村水源少,种水稻产量低,种花生销路不宽,种茶叶技术不足……

当时,老支书黄洪富提议,能不能把大家归拢到一起,发展规模种植。

话刚出口,便被很多人反对——早已包产到户,现在又搞集体种植,不是走了回头路吗?与其地里刨食,不如外出务工。

“路总是要由人走出来的。”时任村主任的余云柳、村副主任黄世武等人则赞同老书记的提议。

做存量,不如做增量。于是,同为党员的黄洪富、余云柳、黄世武联合种茶户黄洪栋,每人出资3万元合股,加上县里的资金、技术支持,村里的300亩山场,大岗茶叶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三年小收益,五年大收益,熟悉茶叶种植的人都知道这个说法。合作社咬牙扛过3年持续亏损期后,赢来第一桶金,2007年,合作社开始盈利。

眼见为实,以往不愿意入合作社的农户纷纷找上门来,合作社当年山场茶叶种植面积扩大为800亩,网络村民50户。

之后几年,合作社逐渐壮大。此间,黄洪富因故不幸离世,黄世武等人接过了合作社发展壮大旗帜。

7年时间一晃而过,党支部坚持把党员凝聚在产业链上,推动合作社茁壮成长。

合作社以党员示范为引领,对上岗的党员进行惠农惠民政策、合作社章程、市场销售等方面培训,提高他们致富带富能力。

在党员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为村民提供种苗、化肥,给予技术培训和指导,统一加工、保鲜、销售。

合作社的成长,让票子实实在在装进了村民的口袋,村民的种植热情也高涨起来。

2014年,大岗村山场种茶面积过2000亩,仅雨前茶鲜叶一项的产量,就达到了4000公斤。

顺此势头,专心干事的风气开始在大岗村兴起。

2014年,吕王镇开展村级合并,大岗村作为先进村,与相邻的江田村合并成为如今的江大村,黄世武任村支部书记。大岗茶叶专业合作社至此山场种茶面积增至2500亩。

随着种植规模持续壮大,江大村党支部积极推动茶叶精加工,一统以往“家家户户炒茶机”的局面,建起了茶叶加工厂。

“党员就是一块最有说服力的‘金字招牌’。”黄世武说。合作社与大悟县某知名茶产品公司签订合同,建立起与公司“信息共享、经济独立”的茶叶销售平台,江大村茶叶品牌由此而生。

成功经验可以复制。

依照大岗茶叶专业合作社模式,村里320亩青油茶种植合作社、300亩莲藕合作社相继成立。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除了党员带头自力更生谋发展,江大村党支部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该村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合作社带动,对村里的贫困户进行网络与帮扶,利用现有资金、技术、信息优势,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传授技术。

党员领着群众干、支部带着群众富,党建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实现了双赢。村民腰包鼓了,民心也顺了,村部墙上的奖牌、荣誉也多了。

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于瞄准茶叶中低端市场破题,积极联络相关企业携手闯市场。

今年2月,大岗茶叶专业合作社和湖北克拉眉茨公司签订收购合同。公司向合作社收购老粗茶叶,收购价格为每公斤2.5元。精准扶贫户保底收购价每公斤2元。截至目前,合作社已收购、出售大叶茶70吨。

“这已经是今年第3次采叶了。以前采完春茶后剩下的老粗叶子都剪得做了肥料,现在可以卖钱了。”9月9日,江大村茶园里,扶着剪叶机的合作社“元老”黄洪栋笑称,通过多次修剪,能够促进茶树的生长,又增加了收入,一举多得。

脱贫攻坚蓝图已然绘就。

“我们准备以年增300亩的量,将茶叶种植面积扩大到4000亩,逐步解决131户精准扶贫户脱贫问题。”黄世武信心满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