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过一位年轻女性患者,吃火锅后出现牙龈肿痛、脸上起痘,不知从哪里得到一个“下火方”,喝了一个多星期,上火的症状虽然缓解了,却出现持续24小时无尿,最终急性肾损伤。原来,她喝的中药里有一味马兜铃,其中含有的马兜铃酸和青木酸,如果服用不当会导致马兜铃酸肾病。这位患者自行用药,没有任何中医师的指导,不会辨证,不知道配伍,见到上火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清热下火,结果造成了更严重的疾病。
还有很多长期便秘、痤疮的患者,习惯大量、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结果出现了皮疹、剧痒、发热、哮喘、胸闷、心悸、腹泻等多种不良反应,这也是盲目下火导致的。因为药物中牛黄的主要成分为三硫化二砷,遇热易分解氧化,变成有剧毒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砒霜,其毒害作用会影响神经、消化、造血和泌尿系统等。从中医角度来说,牛黄解毒片含有的人工牛黄、大黄、冰片、石膏、黄芩等,均为寒凉性质的药材,盲目追求去火通便的效果而大量服用,不仅伤害脾胃,还会产生药物依赖。除了牛黄解毒片,还有龙胆泻肝丸、复方珍珠暗疮片、板蓝根颗粒、清热泻火口服液等清热下火的中成药,以及苦寒清热、泻火解毒的凉茶等,都不应该毫无顾虑地随意使用。
临床上我常询问一些顽固性口腔溃疡的患者,发现他们大多怕冷,喝热水才觉得舒服。这类患者不是真正的“上火”,而是阳气亏虚、气虚火旺的表现,最不应该碰的就是清热解毒泻火的寒性药。
北方冬春季节气候干燥,很多人一出现口舌生疮、牙龈肿痛、长痘、便秘等问题,就习惯性地去找各种清热下火的中成药、凉茶、花草茶。中医将“上火”一证分为实火和虚火两类,实火多表现为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鼻衄、耳鸣耳聋、疖疮乍起、身热烦躁、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红苔黄,治疗上宜用苦寒清热、下火解毒的药物。虚火又分阴虚和气虚,治疗上不可大苦大寒。阴虚火旺多见潮热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要用生津养血、滋阴降火的药物;气虚火旺常见全身燥热,尤其午前热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舌淡苔薄,此时要用补中益气、甘温性质的中药。
最后要提醒的是,含有夏枯草、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等清热下火的中药凉茶、花草茶等,也不应长期大量饮用。